最近台幣兌美元的匯率,正朝著28元大關一路強升,市場上是「一邊是笑臉,一邊是愁容」。準備出國旅遊的朋友,無不為台幣升值而歡呼,開心地盤算著旅費能省下多少。
(用聽的也可以-Pocast: 台幣升值28虧很大??其實台幣還有過24元的年代!!聊聊台幣強升的應對方式。)
但另一邊,手上有海外資產的投資人,或做外銷生意的企業主們,心裡恐怕是焦慮不已。
如果螢幕前的你,正好是眉頭深鎖的後者,那麼在被匯率數字困擾之前,請先別急著煩惱,讓我們一起坐上時光機,回到過去看看台幣的「光榮歲月」。
你可能很難想像,現在大家覺得強勢的28元,在歷史上,根本不算什麼!
回到1990年代,台幣最強的時候,曾經是1美元兌換「24元」新台幣。那是一個台灣錢淹腳目、股市衝上萬點的瘋狂年代;也是台積電剛站穩腳步,台灣正從傳統代工,奮力轉型為科技島的起點。而那時的我,才剛滿五歲。
之所以特別挖出這極端到不行的歷史數字,並非要製造恐慌。而是,希望導入一個至關重要的概念-「壓力測試」(Stress Test)。
24元,就像是台幣匯率歷史上,給所有台灣投資人出過最嚴苛的一張考卷。
圖片來源:M平方
我們可以藉由這個歷史極值,具體地推算出當匯率再次來到這個水位時,會對我們的長期資產造成多大的衝擊。
但在我們深入計算之前,不妨先讓我們一起退一步,從更高的視野來思考。這個最根本的問題是:
身為台灣的一份子,我們,真的躲得掉匯率風險嗎?
一個無法逃避的課題
或許有人會直覺地想:「這簡單,只要我不碰任何外幣投資,沒事了!」這個想法感覺簡單粗暴,不過如果你仔細思考,就會發現:
基本上,只要生活在台灣,匯率的波動,我們誰也躲不了。
因為台灣,是一個以進出口為命脈的海島型經濟體。
舉凡我們開車用的石油、餐桌上的大豆是「進口」的。
而我們引以為傲的晶片、電子產品是「出口」的。
這一進一出之間,背後都牽涉到貨幣的兌換,也意味著成本與售價,早已深深地被匯率影響。這些成本的變動,都已內化在最終的標價裡,只是我們沒有感覺而已。也就是說,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,或許早已享受了台幣從32元升到28元的好處(例如油價變便宜),同時也可能在其他方面承受了損失(例如出口企業主的利潤變薄)。
總結的來說,在台灣,想完全避免匯率的影響,是一個不存在的選項。
看似安全的選項,潛藏著更大的風險
這時有聰明的朋友或許可以舉一反三接著說:
「那好,我把資金都換成台幣現金,或全部投入台股總可以了吧?」
但,這看似安全的選項,其實是將我們推向了另外兩個更巨大、也更隱形的風險之中:
- 通膨風險:長期持有現金,你的資產會被通膨這隻巨獸慢慢啃食,實質購買力逐年下降。
- 單一市場風險:將所有雞蛋都放在台股這一個籃子裡,等於放棄了風險分散的機會。台灣市場相對淺碟,且面臨產業集中、少子化等結構性挑戰。誰能保證今日的護國神山,在二十年後依然屹立不搖?當年的股王宏達電,就是一個最好的警惕。
給長期投資者的兩把衡量尺
既然我們無法規避匯率風險,甚至「只持有台幣或台股」的風險可能更大,那麼下一步的關鍵,就是學習如何與匯率波動聰明共存。
當我們為了退休或資產增值在建置投資組合時,到底該用什麼標準來判斷,手上的資產值不值得我們長期持有呢?
面對這個大哉問,我們可以將複雜的評估,簡化為以下兩個簡單卻強大的判斷準則。
準則一:選擇「強勢貨幣」計價的資產,讓胖虎當你的靠山
這個原則的核心,在於為我們的長期資產找到一位體格健壯的「財務保鑣」。
你可以想像,不同的貨幣就像《哆啦A夢》裡的角色:強勢貨幣(如美元)像是健壯的「胖虎」,經濟實力雄厚,遇到麻煩不容易倒下;而新台幣則像努力的「大雄」,體格相對單薄。
當我們進行長達數十年的投資時,選擇以美元等強勢貨幣計價的資產,就像是讓我們的資金,坐上胖虎的船一起出海。這能有效避開某些區域性貨幣可能發生的突發性崩盤風險。
更重要的是,當全球發生重大危機時,資金往往會湧入美元等「避險貨幣」,這能在一定程度上,為您投資組合中下跌的風險資產(如股票)提供緩衝。
因此,在檢視您的投資組合時,不妨將「計價幣別」當作一道重要的篩選關卡,優先選擇以全球主要流通貨幣計價的標的。
準則二:專注資產的「長期增值」,讓獲利跑贏匯損
如果說第一個準則是為我們的資產穿上防彈衣,那麼第二個準則,就是確保我們搭乘的交通工具本身,有著最強大的成長引擎。
請將你的投資想具象化成「養一頭金雞母」。我們的首要任務,是確保這隻金雞母本身健康強壯,能持續長大並生下金蛋(資產增值)。
至於每天是用台斤還是公斤來秤重(匯率),其實是次要問題。只要金雞母本身長得夠大、夠快,無論用哪種度量衡,牠的價值都是實實在在的。
說到這裡,我也實際用Excel進行了模擬試算。數據顯示:一筆300萬台幣的投資,在7%的年化報酬率下,十年後即便匯率從31強升到24,最終仍能拿回近460萬台幣。
這些數據證明了:
選擇合適的資產並持續投入的重要性,遠遠大於擔心匯率波動造成的「匯損」風險。
因此,與其每天為匯率新聞焦慮,不如將這些寶貴的心力,用來問自己更重要的問題:
我投資的,是代表全球經濟龍頭的指數嗎?
我的資產配置是否足夠分散,能抵禦單一國家的衰退?
只要你能確保資產的「長期增值」這顆主引擎馬力夠強,那麼匯率波動這陣「逆風」,就只是旅途中的小插曲,無法撼動我們資產成長的長期趨勢。
為你的人生,打造第二成長引擎
文章來到尾聲,我們從台幣24元的歷史,一路談到資產配置的準則。最後,我想將這些觀念,收斂在一個對我們每個人都至關重要的提醒上。
無論我們是誰,我們的財富,往往都高度集中在一個我們最熟悉、也投入最多的地方。
對於正在為事業打拼的頭家朋友來說,這個集中點,就是你的「事業」。它既是你最大的資產,也是風險最集中的地方。
而對於在職場奮鬥的專業人士或一般家庭而言,這個集中點,就是我們的「職業」與「人力資本」。我們的薪資、獎金、甚至未來的發展,都與單一公司或產業的興衰緊密相連。
正因為我們的主要收入來源如此集中,才更凸顯出為自己打造一個「第二成長引擎」的迫切性。這引擎,就是一個獨立於您主業之外、穩健且全球化的「個人長期資產計畫」。
它的目的,不是要取代您在事業或職業上的努力,而是在您為了主業全力衝刺時,能有一個獨立的系統,默默地、持續地為您的未來積累財富,成為您最堅實的後盾。
而打造這個引擎的藍圖,也就是我今天和大家反覆提到的兩大準則。
真正的財務自由,不源於我們主業的成功,更來自於我們為自己的人生,多準備了一條能安然穿越任何經濟風雨的康莊大道。
希望今天的內容,能從台幣強升的短期經濟波動,帶你看見更長遠的理財視野,並開始為自己的人生,贏得那份無懼風浪的底氣與自由。
114.07.09 知更鳥財務醫師-Nell 高雄
嗨,我是浩芮(Nell),
台灣首位結合「小企業」與「個人」財務的國際理財規劃師(CFP)。我專注「陪跑式企業顧問服務」,協助中小企業建立現金流管理系統、評估貸款效益與優化資金配置,針對不同階段的經營需求,設計完整、可落地的財務解決方案。。目前,我已協助多間科技製造、餐飲、室內設計、工程行等企業穩健營運,妥善配置金流,同時也為企業主提供優質的財務規劃,歡迎與我預約30分鐘了解財務規劃流程,實現企業穩健營運和創業後能安穩退休的夢想。
想了解如何知道如何打造你的第二引擎嗎?
趕快預約30分鐘免費線上諮詢。
或加知更鳥官方賴好友和我有更多互動
延伸閱讀:
0 Comments: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