其實我們每個人都身處其中
嗨,我是浩芮(Nell),台灣首位結合「企業營運財務」與「個人財務」規劃的國際理財規劃師(CFP)。我專注於通過財務報表和金流規劃,幫助企業實現「不僅賺得到,還能留得住,更能長得更多」的目標。目前,我已協助多間科技製造、餐飲、室內設計、工程行等企業穩健營運,妥善配置金流,同時為企業主提供優質的財務規劃,歡迎與我預約30分鐘了解財務規劃流程,實現創業後安穩退休的夢想。
曾經,我遇過一位正在創業的客戶,他的父親突然離世。家人因為沒有父親名下的財務全貌,連保單狀況與保費是否正常繳交都不清楚,結果錯過繳費的時機,上百萬的保險理賠因此失效。
也曾遇過一位年輕的繼承人,突然接手父母留下的大筆資產,卻因缺乏完整的財務藍圖,在多方推銷和為了捧場朋友下接連購買不適合自己的商品,短短幾年就幾乎耗掉上一代辛苦累積的成果。
從這兩個真實案例,讓我們看見:資產傳承,其實無關乎資產規模或年齡,與每個人都息息相關。
然而,許多人最大的誤解,是將「資產傳承」等同於「繼承」,以為這只是在人們死亡時、繼承事實發生才開始的「單一事件」。但事實並非如此。 它反而是個從「累積」階段就已開始,一路延續到「交棒」的四階段動態循環。
既然我們理解了資產傳承的概念,那麼接下來,我將為你拆解這四個階段,並介紹在每個階段中,分別能夠提供協助的專業人士。
-
傳承的四個階段與專業協助角色
第一階段|資產累積期(約 20–40 歲)
- 把基礎打好,就是傳承的開始
傳承,並非從「分配」開始,而是從「累積」開始。
當我們踏入社會,領到第一筆薪水,開始儲蓄與投資時,傳承的齒輪就已開始轉動。 在這個階段,你可能正在經歷:
剛存到第一筆啟動資金
開啟創業、接案、或發展副業
規劃第一次買房、備用金逐漸增加
家庭開始成形(有了伴侶、孩子)
此時的任務不是「分財產」,而是有規劃地讓資產「持續長大」,才能在未來實現人生目標,並守護我們所愛的人。
可協助的專業角色:
獨立財務顧問 : 協助建構清楚的資產清單、現金流規劃、風險保障檢視與資產配置。
保險顧問: 確保家庭最基本的風險保障(如壽險、醫療、意外)已經足夠。
會計師 : 若你有創業、接案或多角化收入,會計師能協助建立基礎帳務系統,並提供個人或公司的稅務結構建議。
累積期做得好,未來的「傳承」才有穩固的基石。
-
第二階段|繼承準備期(約 40–60 歲)
-提前設計,從容交棒
當資產累積到一定程度,或家庭結構開始變化(例如結婚、生子、創業、父母年長),我們就進入了「繼承準備期」。此階段的關鍵,在於提前設計「交棒的方式」,讓資產在需要的時候,能順利過渡、不致混亂。延伸閱讀:每個人都希望有罈女兒紅-老了留資產還是保單?
我們可以從這幾件事開始:
- 整理資產清單:清楚盤點銀行、保險、房產、投資等所有資產。
- 釐清權屬與稅務:了解每項資產的歸屬與潛在稅負。
- 思考分配藍圖:規劃誰適合繼承、如何分配與執行。
- 預留未來現金流:準備好未來的稅金、醫療或長照費用。
可協助的專業角色:
獨立財務顧問: 協助整合資產、設計現金流佈局,並擔任總協調角色,轉譯其他專業人士的意見。
律師: 協助擬定與公證遺囑、設計信託架構,確保分配方式合法有效。
會計師 / 稅務顧問 : 分析稅務影響、擬定節稅與贈與策略。
保險顧問 : 透過保險建立保障基礎,預留家庭風險準備金與稅源。
回想前面的案例,若客戶在父親健康時,就參與了解家庭的資產動態,或許在繼承發生時,就不會同時面對創業和繼承的雙重壓力,甚至能避免理賠失效的損失。因此提早準備,不只是為了避免糾紛,更是為了讓財產真正照顧家人、延續價值。
-
第三階段|繼承發生期
-核心任務:流程清晰,安頓身心
當變故(如身故或意外)發生時,家人往往還在情緒的衝擊中,卻必須立即面對繁瑣的文件、稅務與財產分配流程。如果事前沒有做好準備,此階段極易因遺產分配爭議、稅務期限壓力、資金不足等問題而手忙腳亂。
可協助的專業角色:
獨立財務顧問 : 協助繼承人理解即將接手的資產全貌,評估財務缺口,並協調其他專家完成繼承程序。
代書 / 地政士: 協助申報遺產稅、處理除戶、辦理產權過戶與帳戶轉移。
律師: 處理遺囑的提示與效力認定、協調遺產分割,或處理潛在的債務責任。
會計師 / 稅務顧問 : 協助計算遺產稅與贈與稅,確保在期限內正確申報。
第四階段|繼承後的新起點
核心任務:整合資產,開啟新局
繼承不是結束,而是下一代新的財務週期開始。這時,你拿到的不僅是資產,更是一份責任與未來的選擇權。所以,無論是選擇持續持有、轉換成現金或再投資,都應該重新盤點資產,設計新的現金流與投資策略,讓這份資產在你手中,繼續支持你專屬的人生目標。延伸閱讀:配息資產真的能成為穩定的被動收入嗎?
可協助的專業角色:
獨立財務顧問: 協助繼承人重新盤點資產,設計符合其人生目標的現金流與投資策略。
會計師 : 協助處理繼承後的稅務申報和規劃。
律師 : 協助啟動下一輪的傳承規劃,如家族信託或更新遺囑。
資產傳承,是我親身實踐的人生課
也正因為這些近距離的觀察與震撼,讓我對父母和公司辛勤經營的果實和後續特別重視,並且協助家族進行有秩序的規劃,以確保資產得以代代延續。而,這當然也成為我日後投身財務顧問的契機。延伸閱讀:曾經我以為自己是富二代,結果是負三代。
所以我由衷的希望,每位讀這篇文章的你,未來都能如我的家族般,透過妥善的佈局,年輕時紮實打拼,年長時快活退休,並將自己一生的心血,做到最好、最完整的延續。
附上簡家父母快樂出遊泰國的潑水頑童照。
讀者實務 Q&A
Q1:我才 30 幾歲,剛買房、生小孩,還在努力「累積資產」。文章說傳承從現在開始,但這對我來說具體該做什麼?我還沒有什麼「產」可以傳。
這是一個非常好的問題。在「資產累積期」,傳承的重點不是「分配」,而是「打好基礎」與「風險防護」。對資產成長期的你來說,現在最該做的三件事是:
建立資產清單: 清楚盤點自己的資產與「負債」(例如房貸)。
檢視風險保障: 確保萬一發生變故時,您的家庭責任(如房貸、孩子教育金)有足夠的保險可以承擔,避免將「負債」傳承給家人。
建立穩健現金流: 有紀律地儲蓄與投資。
把基礎打好,未來才有穩固的資產可以規劃分配。
Q2:我大約 50 歲,父母還健在,自己也累積了一些房產和股票。我擔心未來繼承會很麻煩。文章提到律師、會計師、財務顧問... 感覺很複雜,我到底該先找誰諮詢?
這正是「繼承準備期」的關鍵。如果你還沒有明確的藍圖,建議先找「獨立財務顧問 」協助你先進行「資產盤點」和「目標釐清」,幫你建立一個整體的財務藍圖。(包含資產是否足夠退休使用,釐清後也清楚多有多資產可供傳承)
Q3:我剛辦完繼承手續(繼承發生期),拿到一筆資產(現金和股票)。我有點不知所措,很怕像文章案例說的亂買商品。我現在第一件該做的事是什麼?
你正處於關鍵的「繼承後的新起點」。拿到資產後,請別急著投資,而是「重新整合資產結構」。
繼承不是中樂透,這筆資產需要被妥善規劃,才能延續價值。建議你尋求獨立財務顧問的協助,將這筆新資產,整合進你「自己」原有的人生目標和財務規劃中。
你也正處於資產傳承的十字路口嗎?
規劃傳承的第一步,是先釐清自己的現況。
歡迎點我預約填寫表單與我預約30分鐘諮詢。Nell將協助你建立清晰的「家庭資產清單」,並協助你定位目前的傳承階段,找出下一步的行動方向。
嗨,我是浩芮(Nell),台灣首位結合「企業營運財務」與「個人財務」規劃的國際理財規劃師(CFP)。我專注於通過財務報表和金流規劃,幫助企業實現「不僅賺得到,還能留得住,更能長得更多」的目標。目前,我已協助多間科技製造、餐飲、室內設計、工程行等企業穩健營運,妥善配置金流,同時為企業主提供優質的財務規劃,歡迎與我預約30分鐘了解財務規劃流程,實現創業後安穩退休的夢想。








0 Comments: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