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lose

每個財務顧問的收入,都仰賴商品的佣金嗎?

 每個財務顧問的收入,都仰賴商品的佣金嗎?


 財務顧問真的都靠推薦保險或基金產品佣金賺錢的嗎?


開口問這句話的朋友,帶著一臉問號??

可能是同溫層太厚,我一直覺得財務顧問有著不同的收入模式很正常

是恰巧這次過年朋友來訪,坐在沙發上嗑瓜看小孩撒野

偶爾聊起來才知道自己被同溫層限制了想像


後來想想,在台灣人們會認為大部分財務顧問的收入來源,都高度仰賴佣金,好像也合情合理。

畢竟,在金融業內,不管理專或保險業務員等等,普遍都用類似方式與機構合作營利。自然而然,大家會產生"應該是這樣"錯覺。


所以我想似乎得解釋解釋財務顧問行業內,活生生存在著不同的制度。


不過,或許有人會問:


「顧問收入來源是靠佣金還是其他方式,跟我有關係嗎?!」


我會回答: 百分之百絕對有關係!


因為從每個顧問或公司選擇的營收模式中,就可以知道,重視和秉持的價值觀與經營原則,甚至是當公司面臨經營困境或是與消費者有利益衝突時,是否能真誠地站在消費者的角度考量。


尤其財務議題影響的,除了當下的食、衣、住、行,還遠至未來的計劃,例如買房、買車、子女教育、退休生活等


所以選擇一個能長久與自己站在同一陣線的顧問與制度,至關重要。


■ 財務顧問不同的收入模式

在財務顧問行業發展較早的國家,譬如美國、英國、澳洲,收入來源有3種不同的模式,


1.Fee-only(顧問費制)-純粹來自顧問費用

2.Commission-based(佣金制)-來自推薦商品佣金

3.Fee-based(綜合制)-收顧問費+佣金


我們用圖讓概念更簡單理解一些(因Fee-based為綜合模式,本文省略討論)   


  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(點擊圖片看更清楚喔) 

可以看的出來,問題就在顧問雖然都面向客戶,但到底向"誰"收取費用呢?


顧問費制-為直接提供服務向消費者收取對價,而佣金制-則是和金融機構談好成數提取推薦商品的佣金。


接下來我們用對照表,來分析其中兩種模式的優劣點

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
       (點擊圖片看更清楚喔)

很明顯的,以客戶角度來思考的話,客觀性和產品多元性是兩種制度最主要的差異。


客觀性:

Fee-only的特點,由於顧問收入來源不靠推薦商品取得,因此佣金高低並不會影響財務規劃建議的方向,較少發生客戶未經診斷,就誤吞不適當的理財建議,導致財務受損的狀況。


多元性:

是佣金制的優點。因為部分商品如基金保險,受限於通路,只能在特定一家販賣,因此在沒有佣金合作的關係下,較難為客戶購買。但是,依目前台灣的狀況,絕大部分的金融商品都能透過各種通路購買到,稀缺性其實不高。


消費者真正需要關心的是,商品適合自己,遠比購買到任何特殊產品都來的重要,畢竟我們期待的是"合身",不是"限量"。


■ 知更鳥家庭財務醫師的經營理念


至於我們,則是以Fee-only,也就是不仰賴佣金為收入模式。

只專注於提出讓客戶達成人生各種目標的財務規劃和執行輔導,以及確認計畫中所需的投資、風險、收支管理策略工具(:ETF或保險)

角色很單純,就像醫生協助做健康檢查,並開出診斷和藥籤。


因為我們相信

當習慣利益的圈養,便會失去了真誠為人好的能力


所以在收入制度設計之初,借鏡了股神巴菲特的經典智慧,保持經營模式或服務的簡單易懂,期望能與客戶利益一致,齊心投入一場豐盛人生的正和遊戲。

 

抱純粹之心,走人生之路-經營之神稻盛和夫


雖然許多人質疑

在台灣對專業顧問服務付費的觀念還很薄弱,你們還走上和業界迥然不同的路,真的能經營下去嗎?

稻盛和夫名言,為我們的經營理念,鑿下一個無法撼動的註腳。


只要抱持沒有私心的動機,就不會走上錯誤的道路。

很幸運地,這樣的誠懇正直,開始受到越來越多人的支持與認同。


Fee-only,Better-only

專注財務規劃顧問服務,取代推薦商品收取佣金


用純粹,陪伴客戶更好



我們的服務項目

點我預約30分鐘免費諮詢




參考來源:

1.綠角財經筆記:

2.NAPFA 美國個人理財顧問協會:

3.Investopedia

0 Comments:

張貼留言